國人愛吃保健食品顧身體,但小心補過頭反而損害健康!現代人生活忙碌時常外食,不少上班族一天得吞下數種膠囊錠狀食品才安心,網路流傳,維生素與礦物質若天天吃,恐造成身體負荷。對此,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,慢性病或長期服藥民眾的確要謹慎,以免發生可能的「食品-藥品」交互作用,一般民眾食用前應諮詢專業人員,若出現不適症狀,應立即停用。

可能產生食藥交保健食品代工互作用風險

食藥署提醒,市售健康食品或一般膠囊錠狀食品雖有保健效益或提供營養補充,但若是特定族群與特定藥品併服,卻可能產生食藥交互作用風險,影響健康。

食藥署建議有慢性疾病或長期服藥之民眾,若要補充健康食品或保健類食品前,應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,若懷疑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,請儘速就醫並通報。

建議依劑量攝取 注意食用後反應

食藥署表示,市售健康食品及一般膠囊錠狀食品本質雖是食品,但因經過濃縮、萃取、加工等製程,濃度和含量已不同於一般食物,食用者應依照保健食品代工建議劑量攝取,並注意食用後之身體反應。

保健食品只是營養補充劑,民眾不能把它當成保命符,捨棄均衡飲食,拚命吞食保健食品,事實上,保健食品與所有的藥物一樣,也有可能的副作用,國外已有諸多研究發現,攝取過量的保健食品,反而會影響身體機能的運作。以民眾常食用的維生素C為例,攝取過量,輕者會導致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痛,重者會誘發血尿、腎結石;攝取過量的維生素A則可能導致貧血、毛髮脫落、頭暈、嘔吐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肝脾腫大等代謝紊亂。

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是長期服藥之民眾,更需要謹慎食用,以避免發生可能的食品-藥品交互作用,進而影響療效或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機率。

食藥署指出,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、正在服用抗血小板劑或抗凝血劑的病人,若也食用魚油、海豹油或維他命E等保健類食品,有文獻顯示可能影響人體凝血功能,增加出血風險;民眾若發生不明原因瘀青,刷牙時牙齦出血,解深黑色糞便等症狀,應提高警覺、儘速就醫。

含紅麴或納豆成分 應避免與降血脂藥併服

而含紅麴或納豆成分的保健類食品,因其成分結構與史達汀類(Statins)降血脂藥品成分類似,亦應避免與降血脂藥併服,可能使藥品作用增強,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,引發肝臟或肌肉相關病變。

食藥署呼籲,無論是健康食品或是一般膠囊錠狀食品,都不得宣稱療效且不可替代正常飲食及藥物治療,民眾在食用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前,應諮詢專業人員;如食用保健類食品後,出現任何不適症狀,請立刻停用,必要時就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王俊穎 的頭像
    王俊穎

    王俊穎愛分享

    王俊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